# 从稳健到冒险:探讨"大奖陷阱"对财富与社会的影响本文探讨了人们从追求稳定收益向追逐高风险大奖转变的行为,以及这种转变对个人财富和社会整体带来的深远影响。虽然涉及一些数学概念,但内容深入浅出,值得细细品读。想象一个抛硬币游戏:正面赢60%,反面输40%。你会选择抛多少次?乍看之下,这个游戏似乎能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每次抛硬币的预期收益是净资产的20%,理论上应该无限次抛下去,最终积累巨额财富。然而,如果模拟25000人每人抛1000次硬币,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人最终都会一无所有。这种看似矛盾的结果源于重复抛硬币的乘法特性。尽管游戏的期望值(算术平均值)每次抛硬币收益20%,但几何平均值却是负的,意味着长期来看抛硬币实际上会产生负复利效应。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有一个直观解释:算术平均值衡量的是所有可能结果创造的平均财富。在这个游戏中,财富分布严重偏向极少数大奖结果。而几何平均值衡量的是在中位数结果中预期创造的财富。模拟结果清楚地展示了两者的差异。绝大多数路径都会归零。要在这个游戏中保本,需要抛出570次正面和430次反面。经过1000次抛掷后,所有预期价值都集中在仅占0.0001%的大奖结果上,即极少数连续抛出大量正面的情况。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大奖悖论"。物理学家称之为遍历性问题,交易员称之为波动率拖累。当预期价值隐藏在罕见的大奖中时,你不可能总是实现预期。过度冒险追逐大奖,高波动性会将正的预期价值变成一条趋近于零的直线。近年来加密货币文化正是"大奖悖论"的生动体现。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关于财富偏好的讨论。对数型财富偏好:每新增一美元的价值都低于前一美元,随着资金规模增长,风险偏好会降低。线性型财富偏好:每一美元的价值都相同,无论赚多少钱,风险偏好保持不变。还有人提出了更激进的指数型财富偏好:每新增一美元都比上一美元更有价值,因此随着资金规模扩大,风险偏好也随之增加,并愿意为巨额回报支付溢价。这些不同的财富偏好在上述抛硬币游戏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部分投资者选择了"无限抛硬币"策略,这种心态确实帮助他们实现了初始财富积累。然而事后看来,他们最终损失巨额资金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失败案例不仅仅是风险管理的警示,更反映出一种更深层的文化转变——对线性甚至指数型财富增长的偏好。创始人被期望具备线性财富思维,愿意承担巨大风险以最大化预期价值,成为依赖幂律法则的风投体系中的一环。少数成功创始人的传奇故事强化了整个风投领域的神话,而幸存者偏差则让人忽视了大多数创始人最终一无所有的事实。这种对高风险的偏好已渗透到日常文化中。工资增长远落后于资本复合增长,导致普通人越来越认为实现真正向上流动的最佳机会在于那些预期价值为负的彩票式机会。网络博彩、高风险期权、热门概念股、体育博彩以及加密货币中的模因币,都证明了人们对财富呈指数级增长的偏好。科技让投机变得容易,社交媒体则传播着每一个暴富者的故事,吸引更多人投身于注定失败的豪赌。当前文化正在演变成一种崇拜"大奖"的文化,生存的价值越来越被低估。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剧了这一趋势,进一步贬低了劳动力价值,强化了赢家通吃的局面。技术乐观主义者憧憬的后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美好愿景,可能更像是数十亿人拿着基本收入去追逐负和资本和地位的"大奖"。在极端形式下,资本主义表现得像一个集体主义的蜂巢。"大奖悖论"的数学原理表明,将人类视为可互换的劳动力是合理的,为最大化整体线性预期价值而牺牲大量个体。这对总体增长可能最有效,但对"目的和意义"的分配却极不公平。有人警告说:"人不是用来被养殖的;人应该有用,应该富有成效,应该感到自豪。"然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向高风险的激励转变,恰恰将我们推向了这种警告的结果。在"大奖时代",增长的动力源自对同类的剥削。有用性、生产力和自豪感越来越只属于少数胜出者。我们以牺牲中位数为代价提高了平均数,导致流动性、地位和尊严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滋生了大量负和的文化现象。由此产生的外部性表现为社会动荡,从民粹主义政客当选开始,可能以暴力革命告终,这对文明的复合增长来说代价巨大。作为一名加密市场交易者,亲眼目睹了这种文化转变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像累积奖池一样,胜利建立在其他大量交易者的失败之上,这是对人类潜力的极大浪费。当业内人士寻求交易建议时,几乎总能发现相同的模式。他们都承担了过大风险,导致巨额亏损。背后通常是一种稀缺心态在作祟,一种觉得自己"落后"的焦虑感,以及一种急于快速获利的冲动。对此,个人的建议始终如一:与其冒险获利,不如积累更多优势。别为了博取大奖而把自己逼到绝境。累积财富才是关键。要让中位数收益最大化。创造自己的运气。避免亏损。坚持下去终会成功。但现实是,大多数人难以持续获得优势。"赢得更多"并非普适建议。在技术封建主义的激烈竞争中,"意义和目的"往往被赢家独占。这涉及到意义本身的问题,也许我们需要某种宗教的复兴,将古老的精神教义与现代技术现实相结合。历史上,基督教之所以广泛传播,是因为它承诺救赎所有人。佛教则以人人皆可开悟的理念而广为流传。现代的类似信仰体系也必须做到这一点,为所有人提供尊严、目的和一条不同的前进道路,这样他们才不会在追逐大奖的过程中自我毁灭。
大奖陷阱:从稳健到冒险的财富追逐对社会的影响
从稳健到冒险:探讨"大奖陷阱"对财富与社会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人们从追求稳定收益向追逐高风险大奖转变的行为,以及这种转变对个人财富和社会整体带来的深远影响。虽然涉及一些数学概念,但内容深入浅出,值得细细品读。
想象一个抛硬币游戏:正面赢60%,反面输40%。你会选择抛多少次?
乍看之下,这个游戏似乎能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每次抛硬币的预期收益是净资产的20%,理论上应该无限次抛下去,最终积累巨额财富。
然而,如果模拟25000人每人抛1000次硬币,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人最终都会一无所有。
这种看似矛盾的结果源于重复抛硬币的乘法特性。尽管游戏的期望值(算术平均值)每次抛硬币收益20%,但几何平均值却是负的,意味着长期来看抛硬币实际上会产生负复利效应。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有一个直观解释:
算术平均值衡量的是所有可能结果创造的平均财富。在这个游戏中,财富分布严重偏向极少数大奖结果。而几何平均值衡量的是在中位数结果中预期创造的财富。
模拟结果清楚地展示了两者的差异。绝大多数路径都会归零。要在这个游戏中保本,需要抛出570次正面和430次反面。经过1000次抛掷后,所有预期价值都集中在仅占0.0001%的大奖结果上,即极少数连续抛出大量正面的情况。
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大奖悖论"。物理学家称之为遍历性问题,交易员称之为波动率拖累。当预期价值隐藏在罕见的大奖中时,你不可能总是实现预期。过度冒险追逐大奖,高波动性会将正的预期价值变成一条趋近于零的直线。
近年来加密货币文化正是"大奖悖论"的生动体现。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关于财富偏好的讨论。
对数型财富偏好:每新增一美元的价值都低于前一美元,随着资金规模增长,风险偏好会降低。
线性型财富偏好:每一美元的价值都相同,无论赚多少钱,风险偏好保持不变。
还有人提出了更激进的指数型财富偏好:每新增一美元都比上一美元更有价值,因此随着资金规模扩大,风险偏好也随之增加,并愿意为巨额回报支付溢价。
这些不同的财富偏好在上述抛硬币游戏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部分投资者选择了"无限抛硬币"策略,这种心态确实帮助他们实现了初始财富积累。然而事后看来,他们最终损失巨额资金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失败案例不仅仅是风险管理的警示,更反映出一种更深层的文化转变——对线性甚至指数型财富增长的偏好。
创始人被期望具备线性财富思维,愿意承担巨大风险以最大化预期价值,成为依赖幂律法则的风投体系中的一环。少数成功创始人的传奇故事强化了整个风投领域的神话,而幸存者偏差则让人忽视了大多数创始人最终一无所有的事实。
这种对高风险的偏好已渗透到日常文化中。工资增长远落后于资本复合增长,导致普通人越来越认为实现真正向上流动的最佳机会在于那些预期价值为负的彩票式机会。网络博彩、高风险期权、热门概念股、体育博彩以及加密货币中的模因币,都证明了人们对财富呈指数级增长的偏好。科技让投机变得容易,社交媒体则传播着每一个暴富者的故事,吸引更多人投身于注定失败的豪赌。
当前文化正在演变成一种崇拜"大奖"的文化,生存的价值越来越被低估。
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剧了这一趋势,进一步贬低了劳动力价值,强化了赢家通吃的局面。技术乐观主义者憧憬的后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美好愿景,可能更像是数十亿人拿着基本收入去追逐负和资本和地位的"大奖"。
在极端形式下,资本主义表现得像一个集体主义的蜂巢。"大奖悖论"的数学原理表明,将人类视为可互换的劳动力是合理的,为最大化整体线性预期价值而牺牲大量个体。这对总体增长可能最有效,但对"目的和意义"的分配却极不公平。
有人警告说:"人不是用来被养殖的;人应该有用,应该富有成效,应该感到自豪。"
然而,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向高风险的激励转变,恰恰将我们推向了这种警告的结果。在"大奖时代",增长的动力源自对同类的剥削。有用性、生产力和自豪感越来越只属于少数胜出者。我们以牺牲中位数为代价提高了平均数,导致流动性、地位和尊严方面的差距不断扩大,滋生了大量负和的文化现象。由此产生的外部性表现为社会动荡,从民粹主义政客当选开始,可能以暴力革命告终,这对文明的复合增长来说代价巨大。
作为一名加密市场交易者,亲眼目睹了这种文化转变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像累积奖池一样,胜利建立在其他大量交易者的失败之上,这是对人类潜力的极大浪费。
当业内人士寻求交易建议时,几乎总能发现相同的模式。他们都承担了过大风险,导致巨额亏损。背后通常是一种稀缺心态在作祟,一种觉得自己"落后"的焦虑感,以及一种急于快速获利的冲动。
对此,个人的建议始终如一:与其冒险获利,不如积累更多优势。别为了博取大奖而把自己逼到绝境。累积财富才是关键。要让中位数收益最大化。创造自己的运气。避免亏损。坚持下去终会成功。
但现实是,大多数人难以持续获得优势。"赢得更多"并非普适建议。在技术封建主义的激烈竞争中,"意义和目的"往往被赢家独占。这涉及到意义本身的问题,也许我们需要某种宗教的复兴,将古老的精神教义与现代技术现实相结合。
历史上,基督教之所以广泛传播,是因为它承诺救赎所有人。佛教则以人人皆可开悟的理念而广为流传。
现代的类似信仰体系也必须做到这一点,为所有人提供尊严、目的和一条不同的前进道路,这样他们才不会在追逐大奖的过程中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