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湾区跟 vibe-coder、AI Crypto 项目的朋友喝咖啡,越来越确定一件事,未来会有小团队拿到上千亿的回报



先看硬数据📊

PhotoAI,就 Pieter Levels 一个人,把 OpenAI 接口包了层“线上摄影棚”,18 个月做到月收入 10 万美金,毛利 80 %+
Rewind/Limitless 两位联创,本地“人生录像带”+AI 吊坠,小众到不能再小众,却已跑出 220 万美金 ARR
Midjourney,核心团队不到 20 人,靠 Discord 社区驱动,今年预计营收 3 亿美元,用户两千万
Kagi,8 个工程师做订阅搜索,付费用户破 5 万,百万级 ARR 稳稳滴

这些产品有一个共同点:只要把模型租用成本锁死,把产品做成“高级订阅”或“付费 API”,小于10人的team也能撑起千万级现金流。

可为什么很多 AI 项目不做“纯 AI”而要亲近 Crypto?因为融资难点太现实——训练模型烧钱,毛利率被硬件锁死,VC 现在只看“先有 ARR 再谈参数量”。

训练一条大模型要么千万美金,要么先把 GPU 押满,VC 如今先问 “ARR 多少?” 再问参数。

传统 SaaS 的估值倍数从 2022 年高点一路滑到 2024 年 6-7 × ARR 这个“正常区间” ——烧钱拿未来故事的模式不好卖了。

与此同时,硬件成本在出清。H100 量产后,2024 年 GPU 租赁价格整年下跌,SemiAnalysis 预测 Blackwell 上量后 H100 需再降 65 % 才有竞争力 。算力越便宜,门槛越低,小而专更吃香。

小而美的垂直 SaaS 虽然能赚钱,但天花板不高,想走独角兽路线就得讲更大的故事。纯营收不融资可能是符合实际。

Crypto 给了另一条通路:卖节点、卖代币,把未来算力预售给社区,现金流马上正向:
1) 用户既是投资人又是算力提供者,自带传播与增长,所以我们看到那么多AI DePIN 模式

也因此我越来越确信:
(1)开源基座模型越来越强,
(2)GPU 当量价格在走低,

个人/双人团队要想突破资源壁垒,关键抓两点
1. 极窄垂直:找到一个推理成本 <10% 收入、却高频刚需的场景(照片、音频、代码片段、记忆管理)
2. 强付费心智:发布第一天就收费,直接过滤掉“白嫖”流量,确保收入节奏跟算力支出同步

但前提是:先把盈利模型写在白板上,再去写代码
VC0.19%
SAAS-2.14%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