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億元加密洗錢案揭示犯罪新趨勢:從信息倒賣到跨境資金流動

加密資產犯罪新趨勢:從個人信息泄露到大規模洗錢

近年來,隨着加密資產市場的迅速擴張和犯罪分子對各國監管規則的深入了解,利用加密資產進行洗錢的手法也不斷升級。這些新型手法包括法幣與加密資產結合洗錢、加密資產與實物資產錯配洗錢等更爲隱蔽的方式。這不僅對各國的金融秩序造成了衝擊,還引發了外匯流失和網路新型犯罪激增等實際問題。

最近,一起涉及利用加密資產洗錢20億元並向境外機構出售我國公民個人信息的重大案件被曝光。這個案例揭示了當前我國涉加密資產犯罪的最新趨勢。

一個特殊的涉加密資產"案中案"

據報道,北京警方聯合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分局成功破獲了一起涉案金額超過20億元的特大洗錢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本案犯罪嫌疑人採用的犯罪手段極其隱蔽且多樣化,涉及範圍廣泛,包括北京、上海等15個省市。

大規模倒賣我國公民個人信息

調查顯示,犯罪嫌疑人閆某某在境外利用即時聊天工具組建多個社交羣組,在羣內售賣我國公民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身分證號、手機號、家庭住址等能夠特定到個人的敏感數據。據統計,多個羣組內累計販賣的公民個人信息高達上億條。

進一步調查發現,大量買家可能是境外機構或個人,導致大量我國公民的個人信息流向境外。這些信息可能被用於定制化詐騙、誘導網路賭博,甚至可能被境外專業機構用於分析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潛在威脅國家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公開信息並未披露閆某某獲取如此龐大數量公民個人信息的途徑。這表明我國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加密貨幣交易揭露20億元洗錢案

爲規避法幣交易面臨的多重反洗錢審查,閆某某選擇僅接受加密資產交易的方式來倒賣公民個人信息。這一選擇最終導致調查人員發現了背後的洗錢網路,其中關鍵人物是林某某。

調查人員通過分析林某某控制的加密資產帳戶資金流向,發現以下特點:

  1. 資金來源復雜,涉及多種加密資產交易行爲;
  2. 交易快進快出,資金在帳戶停留時間短;
  3. 交易整進整出,大量交易記錄顯示進項約等於支出。

基於這些特徵,調查機關認定林某某並非普通加密貨幣投資者,而很可能是一個地下錢莊,涉嫌利用加密資產進行洗錢犯罪。經進一步調查,發現林某某是某境外人員控制的洗錢網路下線。在一年時間內,林某某及其5名同夥共洗錢約20億元,獲利200餘萬元。

加密資產犯罪的新趨勢與監管變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數據,2023年我國金融犯罪案件數量雖有所下降,但仍處於高位。在加密資產領域,犯罪數量大幅減少,但涉案金額卻急劇增加。這主要是因爲涉加密資產犯罪類型正向洗錢、非法買賣外匯等領域轉移。

監管重心轉向反洗錢和外匯管制

隨着加密資產市場的繁榮,各國在探索合規監管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然而,市場規模的擴大也增加了其成爲洗錢溫牀的風險。因此,我國監管機構的重心逐漸轉向以反洗錢和外匯管制爲主要目的。

目前,涉及大宗跨境資金結算的經濟、金融犯罪已成爲重點打擊對象,主要包括洗錢罪、賭博相關罪行、非法經營罪(非法買賣外匯、非法資金出境)以及電信詐騙等。

對個人加密貨幣交易的態度趨於寬容

從上述案件的調查過程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對個人"炒幣"等行爲的容忍度有所提高。盡管調查人員發現了大量境內公民參與加密資產交易的情況,但並未對這些普通交易者採取進一步行動。

這表明,雖然執法機關已掌握了大量OTC(場外交易)參與者的信息,但目前的打擊重點並不在個人持有和交易加密資產上。當然,不排除未來可能會有進一步處罰,但總體上看,監管機關對個人加密資產活動的容忍度有所提高。

結語

嚴厲打擊大規模加密資產洗錢及相關上遊犯罪是全球趨勢。隨着鏈上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加密資產的"匿名性"幾乎不復存在。對於像本案中的洗錢手法,追查和取證對執法機關而言只是時間和技術成本的問題。

加密資產確實便利了跨境資金流動,但其使用也伴隨着巨大風險。無論是個人還是機構,在參與加密資產交易時都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避免觸犯法律紅線。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3
  • 分享
留言
0/400
Sunday Degenvip
· 7小時前
币圈跑路第一线记者
回復0
元宇宙包租公vip
· 7小時前
就这么点钱 也好意思叫大案
回復0
airdrop_whisperervip
· 8小時前
币圈最懂套利的lol,今天又来蹲空投啦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