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Web3創業的香港深圳模式:合規風險與應對策略
Web3創業的香港深圳模式:合規挑戰與對策分析
近年來,一種被稱爲"前店後廠"的Web3創業模式在香港和深圳之間悄然興起。這種模式涉及在香港設立項目或公司面向海外市場,同時在深圳組織技術開發和部分運營,以利用兩地各自的優勢。然而,這種模式是否真正合規,以及如何在現有監管框架下運作,成爲許多創業者關注的焦點問題。
模式存在的原因
這種模式之所以能夠存在,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因素:
監管重點不僅關注項目是否直接服務境內用戶,還考慮項目實際運營、決策和資金管理的所在地。
表面上,項目將法律主體和業務註冊在香港等境外地區,通過技術手段限制服務對象爲海外用戶,資金結算和市場推廣也在境外進行。
深圳擁有成熟的技術基礎和人才儲備,相比香港在開發成本和效率上具有優勢。將底層研發外包到深圳,類似傳統互聯網行業的"境外公司+境內外包"模式。
這種模式看似通過明確劃分境內外職能,暫時規避了直接監管風險。但實際上,它仍然存在較高的合規敏感性。
潛在的挑戰
盡管表面上實現了業務的"清晰劃分",這種模式仍面臨以下挑戰:
Web3項目的技術開發與業務運營高度耦合。境內團隊可能不可避免地介入代幣設計、部分運營等敏感環節。
監管機構會穿透關注項目的實際控制鏈條,而非僅看表面架構。如果核心決策權仍集中在境內,即便註冊在香港也可能被認定爲變相提供非法金融服務。
一些項目爲節省成本,將推廣、社群管理等環節外包給境內團隊,這進一步模糊了境內外職能界限。
由於技術團隊深度參與產品設計,新功能的開發和上線實際上可能已在境內完成,使得合規風險進一步提高。
應對建議
爲降低法律風險,Web3創業團隊在採用這種模式時應注意:
徹底切割境內外核心控制鏈條。確保決策、資金流轉、數據處理等核心環節由境外實體獨立完成。
避免技術研發與產品運營職能混用。明確界定境內團隊工作範圍,嚴格限制在純技術開發領域。
建立清晰的法律與合規防火牆。在合同、人員架構和資金流動上設立明確隔離機制。
提前做好各司法轄區合規備案。及早申請相關牌照,確保金融服務在合規框架內運行。
規避在中國大陸開展任何推廣、社群運營或支付結算活動。
結語
雖然"前店後廠"模式目前仍可作爲一種選擇,但前提是真正實現境內外資源與權責的清晰隔離。然而,在當前監管環境下,該模式並非長遠之計。隨着監管趨嚴,風險也將不斷上升。
因此,對中國創業者而言,更可取的方案是將技術研發、公司治理與金融運營整體轉移至境外,接受當地監管機構的合規管理。這種徹底"出海"的模式雖然前期成本較高,但從長遠來看更有利於項目的穩定發展和合規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