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需要加密貨幣》📖長文,慎讀🚬



“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李光耀

01. 從“先有蛋糕”到“智慧國”——李氏治國哲學的冷峻底色

李顯龍接棒後,沒有丟掉那一把手術刀,只是把切口從港口吊機移向數據線:
1️⃣Smart Nation 計劃讓全國支付–政務–醫療全面數字化
2️⃣FinTech 沙盒則鼓勵區塊鏈、數字支付先在“保險箱”裏試炸藥

務實主義升級爲“務實 + 迭代”。新加坡向來歡迎新科技,但永遠握着剎車盤。

02. 金庫足夠滿時,何必對加密貨幣俯首

2.1 現金流:一條持續抬升的凱利曲線

疫情後全球到處赤字,新加坡卻把政府經常性收入從 2020 財年的 S$67.4 billion 拉升到 2024 財年的 S$116.6 billion;2025 財年預算更上看 S$122.8 billion,連鎖咖啡漲價都擋不住這條 45° 斜率

把稅收/GDP 壓在 12.1 %,遠低於亞太平均 19.3 % 與 OECD 平均 34 %,還能年年盈餘——這是財政部長最喜歡的那種“低稅高彈性”曲線

2.2 人才:煉金術師自己就住在這裏💰

全島 570 萬人,卻能從港大、牛津、MIT 一路把“亞洲天才”往裕廊工業區裏吸,Google、Grab、Stripe 的區域總部像咖啡館一樣密集。想搞 Web3?人才池先天就比多數加密友好型司法區更深。

淡馬錫和政府投資公司(GIC)掌握的資產逼近 US$ 1.3 trillion——大到可以錯手買下半條硅谷。新加坡不缺錢,缺的是可以穩穩變現的好生意;比特幣的波動率,在它們眼裏更像賭場籌碼而非“宏觀對沖”。

03. MAS“最後通牒”——沙盒到鉗形攻勢

“我們一般不會發新牌。”——MAS 公告裏那句平靜的注腳,比任何監管鐵拳都更有寒意。

爲什麼是“境外導向”被重點收緊?

因爲 AML / CFT 風險最高。你賺的是外國人的錢,鏈上鏈下追責卻要 MAS 買單——這門生意在新加坡的成本-收益比,明顯劃不來。

從李光耀“把蛋糕烤大”到李顯龍“把數據煉金”,這座城邦的貨幣與產業策略從不是“靠熱點續命”,而是“把最尖的風口,關進最堅固的籠子”。加密行業如果證明自己能創造長期價值,籠門會開一條縫;否則,哪怕它全球市值再膨脹,也不會讓星島的金融血壓飆高半毫米汞柱。

新加坡不需要加密貨幣—— 因爲它從來不需要任何投機來證明自己是金融中心。

當你手裏已經端着黃金飯碗,怎會在意街頭那枚旋轉的比特幣?
AE-3.61%
BTC1.0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